仅仅一年时间越南就超4万家工厂停工,越南为什么突然之间就陷入了危机?
在胡志明市的街头,一家Vinfast门店前总围着不少人。有次我凑过去看,标价8400元的电动车比雅迪贵了近两千,宣传页上"200公里续航"的大字格外显眼。正要动心时,销售才慢悠悠说:"这个价不含电池,得按月租,120块一个月。" "那能像蔚来换电吗?"我追问。对方摇摇头:"自己充电,电费自理。"更离谱的是,租来的电池可能是旧的,续航能不能达标全看运气。可当地朋友却说:"国产的嘛,总得支持。"五年下来,租车加租电池的钱比买辆雅迪贵一倍,他们却像没算过这笔账。 老百姓的短视,在政府决策里看得更清楚。三星在越南建厂时,当地把税收减免给得大方,却没想过学技术、搞配套。如今政策到期,三星放话要搬走,越南才慌了神——工厂里的工人只会拧螺丝,没了订单连饭都吃不上。 去年黄皮子要来建大数据中心,越南总理陪着喝啤酒庆祝,压根没算过账:河内夏天用电紧张时,得从广西拉电救急,这个吞电巨兽落地后,怕是要天天停电。更糊涂的是,一边盼着中国送电,一边在南海挑事,把能帮自己的邻居往外推。 工厂停工的直接导火索,是欧美订单没了。越南的服装厂、电子厂像寄生成虫,全靠欧美市场活着。可欧美打仗打得口袋空了,谁还买新衣服?有个开厂的朋友说,往年这个时候仓库堆得像山,现在工人天天坐着打牌,"放一天假要发三成工资,不如干脆停工"。 这种两头不靠的尴尬,越南叫"竹子外交"——风往哪边吹,就往哪边倒。想靠欧美赚钱,又怕中国不高兴;想让中国帮忙建电站,又总防着被占便宜。结果欧美订单砍了,中国的电也没顺利用上,活生生把自己卡在中间。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发展规划。为了建高铁、核电站,政府开始裁员,几万人突然没了工作。可这些项目猴年马月才能建好?找俄罗斯和日本合建核电站就更玄了——这俩是唯二出过重大核事故的国家,越南像是在集"事故经验"。 街头的Vinfast还在卖,停工的工厂大门上贴着封条,河内的居民晚上照样得摸黑。越南就像个手里攥着零钱的年轻人,看见花哨的玩具就想买,忘了家里还等着米下锅。这种只顾眼前的活法,怕是还要让更多工厂停下去。
评论列表